金生水覺得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對財富的積累都有著天生的渴望
溫州炒房團,在樓市啟動之際就橫空出世,帶來一個個暴富的神話,最終消失在群眾的視野中。
溫州房價高過上海,在1980年,房子開始被國家定義為商品,因此土改和房改開始同時出現推動,房地產正式成立為一個產業。
起初民眾對這個“新鮮玩意”的熱情并不濃厚。溫州在那時候賣出第一套商品房,均價是68.85元/平米,總價是2600元。
這個時候房價這一概念才走進大眾的視野。
金生水發現當時房地產市場化的先行者,非溫州人莫屬因為他們的錢實在是多得沒處花,迫切需要一個出路。
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的溫州人,他們看準了各地區對商品的巨大需求,家家戶戶開起小作坊,從賣皮鞋、眼鏡、打火機到印刷品、服裝、鎖具等、、、
“只有鳥飛不到的地方,沒有溫州人到不了的地方”。
溫州人還特別的能吃苦,“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走南闖北將溫州的小商品遠銷到五湖四海。
在購房這一塊,溫州人再次運營他們抱團取暖的特性,這樣做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好處:
1、容易集中力量和開發商砍價,爭取得到更大的折扣,
2、一群人共進退,能夠牢牢的把握住市場的風向,影響到全國房價的走勢,在高位找到接盤俠。
“溫州炒房團”和“團購”兩個詞因此而來。
金生水發現溫州炒房團的短板是很明顯的,這注定他們逃不過國家實實在在的調控。
高利息和高杠桿決定了這些炒房者需要時刻祈禱房價保持高增速。房價的增速要保持在20%以上,不然就會發生虧損。
所以許多溫州中小企業的老板,看見自己辛辛苦苦一年,掙的錢還不如自己老婆炒房來得多,索性把工廠抵押,夫妻一起炒房去了。沒有固定的利潤來源,這些炒房團的風險就會被進一步的放大。
熱錢流淌之處,賺得盆滿缽滿者也不少,但能全身而退的人,非常少見。
現在的人們說起溫州,除了曾經的溫州模式、遍地是老板、瘋狂的炒房團,或許更多的是“江南最大皮革廠倒閉了”的調侃。
曾經和溫州相提并論的泉州、無錫,現在都成為了實業之城。
溫州炒房團的那次慘敗,從長遠來看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有溫州老板就總結說,現在每個人都清醒了,大家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去做好什么。
廣西
金生水建材有限公司14年以來,與許多廣西和外地企業,如中交航一局,廣西建工集團,廣西永邦勞務服務公司,廣西欽申建筑勞務公司等多家大型勞務公司及房地產建筑公司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建筑模板、建筑木方等周轉材。咨詢建筑木方模板價格的熱線電話:180-7663-6718
網址:m.w9508.cn